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 關於PHEDO
  • PHEDO哲學獎
  • 活動訊息
    • 高中生哲學營
    • 哲學工作坊
    • 經典導讀/讀書會 >
      • 存在主義經典導讀
      • 「何謂啟蒙」讀書會
      • 《自願為奴》讀書會
    • 講座活動 >
      • 思索文化的哲學之路(高雄場)
      • 哲學的力量遇上台灣高中教育
      • 專題演講
    • 論壇
    • PHEDO遛哲學
  • 高中哲學教育
  • 臉書粉絲頁
  • 關於PHEDO
  • PHEDO哲學獎
  • 活動訊息
    • 高中生哲學營
    • 哲學工作坊
    • 經典導讀/讀書會 >
      • 存在主義經典導讀
      • 「何謂啟蒙」讀書會
      • 《自願為奴》讀書會
    • 講座活動 >
      • 思索文化的哲學之路(高雄場)
      • 哲學的力量遇上台灣高中教育
      • 專題演講
    • 論壇
    • PHEDO遛哲學
  • 高中哲學教育
  • 臉書粉絲頁

哲學 Blog

[媒體報導]青春共和國:哲學教育,怎麼教?提問+討論 學生思考力大爆發

5/24/2016

Comments

 
文章來源:青春共和國2016/5 No.7
作者: 劉姵瑀
Picture
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的學生在哲學課與老師熱烈討論問題。攝影/陳弘岱
提到哲學課,南港高中高一學生林怡慧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
「哲學課是我們最喜歡的一門課,如果說它帶來了什麼好處,
那就是哲學讓我們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上課鐘聲響起前,這一班的學生早就將教室的桌椅排列成馬蹄形,大部分的學生已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引頸等待課程開始。這裡是臺北市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一年級教室,這堂課是每週三早上的「哲學課」,課表上掛名的授課教師,是同校英文老師林靜君,但今天受邀來講課的客座教師,是哲學社群中享有名氣的哲學部落客、作家朱家安。

「今天是一堂沒有主題的課」,朱家安接著說:「接下來這兩個小時,將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一起討論,但未必能找得出答案。」

「沒有主題、學生自行提出問題」的課程,乍聽之下令人一頭霧水。朱家安接著解釋,每個人提出的問題不能是簡單的是非題,必須有各種不同面向,是值得深入討論的題目。解釋完之後,他讓學生花了十五分鐘思考,並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問題,接著回收所有題目,讓學生抽題,最後,每位學生手上都是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十五歲的高一學生,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並不是諸如「你最期待的生日禮物」、「最想去哪個國家地區旅遊」這樣簡單易答的題目。這一班三十四個學生中,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有人寫下「臺灣學生上學時間那麼長,真的對學習有幫助嗎」、「為什麼人有資格判別人死刑」、「人的行為,要依照一階的慾望還是二階的慾望」,還有人寫下「為什麼要慶祝生日(母難日)」、「為什麼有很多人沒辦法接受同性戀」等等。

就算是由成年人來回答這些問題,也都得稍微花一點時間想一下,而題目的共同特點,就是「沒有標準答案」。

這堂「沒有主題的哲學課」,兩個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而當下課鐘聲響起,很多同學仍然意猶未盡,三三兩兩聚集討論,延續剛才的話題。

思想不設限 多元觀點交鋒

這個有趣的哲學團體互動遊戲,名稱叫做「哲學小逃殺」,遊戲發明者正是朱家安本人。朱家安就讀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時,和幾個同學一起推動哲學營隊,參加的對象是高中生,而在某次哲學營隊活動中,為了填補一個沒有講師的時段,而發明了這個有趣的哲學思考遊戲,沒想到學員的回響相當熱烈,這也成了朱家安在每次的哲學營隊或或是哲學課程中,一定會進行的重點活動。

「遊戲的目的,是讓參與者深度思考、探究問題的本質,以及聆聽其他不一樣的意見」,朱家安說。而他們一共提出了三十四個問題,但在這堂課中,只討論了三個問題,下課鐘聲就已響起。其中一題「為什麼社會上還是有人排斥同性戀」的題目,就讓全班同學熱烈討論了將近五十分鐘;這群十五歲的年輕人,在朱家安的引導下,從自己過去的經驗、感受與觀察,針對連成人世界都還莫衷一是的同性議題,侃侃而談,並有條有理的進行分析。

「誰說高中生沒有能力思考」?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的重要推手林靜君老師如是說;專業領域是英文,林靜君卻致力在學校推動哲學融入式教學,進而成立專班,擔任第一屆導師,同時也擔任哲學課的授課教師。之所以會做這些事,並非偶然,而是過去在美國學習的經驗,以及親身體會到歐美國家高中生的獨立思考力,讓她深深感受到,國內傳統「由上而下」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有所改變,「否則臺灣的孩子,將沒有辦法跟全世界年輕人競爭」,她說。

設實驗專班 哲學進入課程

在專班成立之前,林靜君最先開始的試驗,是在英文課中嘗試提供一些課外補充閱讀,但學生多半是查單字、分析文法、練習造句等,絕大部分的學生,就算理解文章的意思,卻未能針對文章所提出的觀點,進一步闡述個人意見及看法。「我試著丟出問題,挑戰文章的觀點,但全班卻一片靜默,幾乎沒有幾個學生可以回應我。」

儘管如此,林靜君卻不氣餒,在此同時,她積極參與校外各式相關論壇與活動,也遇上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哲學學者及哲學愛好者,除了朱家安之外,還包括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豐維、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葉浩等人。二O一二年,這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決定成立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簡稱phedo),深入高中校園推廣哲學課程,讓思考論辯的種子,在下一代年輕人身上萌芽。
在法國,哲學課是每位高中生的必修課程,而高中哲學會考成績高低,更是許多法國政治人物會相互比較、甚至引以為傲的事。反觀臺灣,一聽到「哲學」二字,多數人就退避三舍,驚呼「這太難了吧」!

今年三月,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宣布將於六月舉辦「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競賽」,並開出尼采、佛洛伊德等人的經典名著,包含《烏托邦》、《夢的解析》、《第二性》等共十本書,讓高中生研讀。這份書單披露後,卻遭批評「史上最難書單」、「高中生讀這些有用嗎」。
臺師大文學院長陳登武認為,歐洲許多國家的高中課文,都納入許多哲學經典內容,然而在臺灣,別說高中生,就連許多大學生都普遍無法理解哲學文章。歐洲人將哲學視為公民思考的基礎,更是重要的人文素養能力,但在號稱「民主社會」的臺灣,十二年的國民教育,幾乎沒有任何哲學課程與相關活動。

學生改變大 變得愛思考在臺灣, 一提到「哲學」,很多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 哇! 這好難」, 接著可能就會聯想到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古代哲學名家。哲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學生,一聽到「哲學」就退避三舍?

Phedo理事長吳豐維回憶,在籌備成立學會之初,大家不是很確定高中生是否能普遍接受哲學課程,也不清楚他們到底能不能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因此,在二O一二年暑假,首次借用臺灣大學法學院的場地,舉辦了一場高中哲學營隊,邀請臺北市一百二十名高中生參加。「過去大家對於哲學二字的想像,通常是抽象的、理論的,也無法具體描述哲學是什麼,而這場營隊的目的,就是要顛覆大家的想像。」

「哲學其實不難理解」,吳豐維說,「它不是告訴你標準答案,而是讓人思考,去探究事物背後的道理,也更進一步啟發學生好奇心。」在第一場哲學營隊中,很多學生是滿臉疑惑的走進會場,「沒有人知道要來聽什麼課」,但經過一整場的提問、討論及回答問題,大家最後是帶著滿足的表情離開」。
身為phedo發起人之一的林靜君,當年也帶著四十名學生參與這場啟蒙盛會,經過營隊洗禮,林靜君發現了學生的轉變。「南港高中屬於社區高中,過去在與他校交流場合中,學生比較不敢發言,也沒那麼有自信。但經過哲學營隊啟發後,學生開始試著提出各種不同的觀點及問題,挑戰別人的意見,也更樂於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她說。

二O一二年夏天這場哲學營,除了帶給學生上了一堂不一樣的課之外,也帶給這群有意推動哲學課程的學者、教師,相當大的鼓舞。Phedo於是在隔年正式宣告成立,除了繼續辦理每年一度的哲學營之外,也和南港高中合作,推動了國際人文實驗班。由林靜君主導的「哲學課」,就是實驗班最具特色的課程,以每三週為單位,邀請Phedo的哲學講師,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觀點。

​這門沒有教材也沒有課本的哲學課,已經成為學生每週最期待的時段。

高一學生林怡慧提到了哲學課,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哲學課是我們最喜歡的一門課,如果說它帶來了什麼好處,那就是哲學讓我們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短短一句話,林怡慧用自己的觀點,為「哲學」下了簡單易懂的註腳。
Comments

    文章分類

    All
    人文講座
    哲學ABC
    媒體報導
    高中哲學教育
    高中哲學教育

    Archives

    October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March 2015
    November 2013

    RSS Feed

PHEDO

關於PHEDO
高中生哲學營
哲學café
哲學ABC
高中哲學教育
​媒體報導

相關連結 LINK

哲學星期五
philosophy bites
PHEDO Email: phedotw@gmail.com
©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 by Weslee Chuang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送出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