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哲學,會不會太早?台北南港高中的哲學課,教師用提問取代填鴨,以對話激發興趣,讓學生愈學愈「不滿足」,不再把老師當「神」,自己動手找解答。
十二年國教第二年,面對一○七課綱即將到來,全台高中都在摸索,如何塑造各校風格,發展獨一無二的特色課程。
南港高中的哲學課在短短三年內,從營隊發展出「國際人文實驗班」,透過與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合作,引入學術資源,在高中播下哲學種子,栽培有獨立思辨力的未來公民。
高中開始培養思辨力,會不會太早?
幾年前,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豐維與朋友聊起,歐洲將哲學列為高中必修,台灣卻缺乏啟發性課程。二○一二年夏天,他與南港高中英文教師林靜君、紀錄片工作者梁家瑜、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妙芬與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沈清楷,共同籌備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嘗試推廣哲學教育。
外型清秀的林靜君在高中教了九年英文,參加「哲學星期五」講座後,讓她想起留學美國的經驗。
剛到美國的她,不適應美式教學,教授老在課堂點名她發表意見。林靜君在溫良恭儉讓傳統教育下長大,習慣「有耳沒嘴」,絕不貿然發言。教授堅持:「上課不發言,就是剽竊別人的思想,卻毫無貢獻。」
「發言是好事,」這啟發了林靜君對於「發表」的不同想法,她發現,「表達是需要訓練的。」
這個文化衝擊,讓她反思,如何跨越自身文化限制,學習與人互動,勇於表達還不成熟的意見?回到高中教書後,她進一步思考,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吳豐維受到香港中學生反愛國教育洗腦運動啟發,激發他思考「學哲學,不一定只能在哲學系」。
他先辦了一堂哲學公開課試水溫,邀請南港、松山、附中、光仁的老師帶學生參加跨校營隊,以提問為導向的教法,引起熱烈迴響。
想方設法 追尋解答
之後舉辦大型哲學講座及哲學夏令營,場場爆滿,去年和林靜君合作,在南港高中開設「哲學實驗課」。
經過一年,林靜君觀察到,上過哲學課的學生「願意接受不同的看法、討論,能就事論事、採取行動」。老師給方法,鼓勵多元思惟,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不滿足感」出現,他們開始不把老師當「神」。
一四年六月,在新任校長劉葳蕤支持下,哲學課升格為國際人文實驗班,今年第一屆開班,三十七個名額,供南港高中高一新生自由申請,結果有一百多個新生爭取入班。
人文實驗班每週提供兩小時「人文思想導論」課,其餘課程則融入提問法教學,以提問取代灌輸,以對話提升思考。開學兩個月之後,林靜君發現,學生從面無表情到主動發言,從發言中學會修正準確度,一點一滴地「進化中」。
她上課討論「罪與罰」,一開始,多數學生傾向支持死刑。透過閱讀相關文本、拜訪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後,學生主動提出,他們還想參訪監獄。「學生發現,直覺不見得可靠!」林靜君笑著說,學生願意主動了解自己原本反對的事,讓她感覺學生已經「打開雷達了」。
一手催生高中哲學課的吳豐維期待,哲學課能改變高中生「順從」的風氣,學生透過哲學方法,學習獨立思考判斷,才有能力理解真實社會,不被煽動,「這樣國家才會安全。」
文章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2667
南港高中的哲學課在短短三年內,從營隊發展出「國際人文實驗班」,透過與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合作,引入學術資源,在高中播下哲學種子,栽培有獨立思辨力的未來公民。
高中開始培養思辨力,會不會太早?
幾年前,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豐維與朋友聊起,歐洲將哲學列為高中必修,台灣卻缺乏啟發性課程。二○一二年夏天,他與南港高中英文教師林靜君、紀錄片工作者梁家瑜、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妙芬與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沈清楷,共同籌備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嘗試推廣哲學教育。
外型清秀的林靜君在高中教了九年英文,參加「哲學星期五」講座後,讓她想起留學美國的經驗。
剛到美國的她,不適應美式教學,教授老在課堂點名她發表意見。林靜君在溫良恭儉讓傳統教育下長大,習慣「有耳沒嘴」,絕不貿然發言。教授堅持:「上課不發言,就是剽竊別人的思想,卻毫無貢獻。」
「發言是好事,」這啟發了林靜君對於「發表」的不同想法,她發現,「表達是需要訓練的。」
這個文化衝擊,讓她反思,如何跨越自身文化限制,學習與人互動,勇於表達還不成熟的意見?回到高中教書後,她進一步思考,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吳豐維受到香港中學生反愛國教育洗腦運動啟發,激發他思考「學哲學,不一定只能在哲學系」。
他先辦了一堂哲學公開課試水溫,邀請南港、松山、附中、光仁的老師帶學生參加跨校營隊,以提問為導向的教法,引起熱烈迴響。
想方設法 追尋解答
之後舉辦大型哲學講座及哲學夏令營,場場爆滿,去年和林靜君合作,在南港高中開設「哲學實驗課」。
經過一年,林靜君觀察到,上過哲學課的學生「願意接受不同的看法、討論,能就事論事、採取行動」。老師給方法,鼓勵多元思惟,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不滿足感」出現,他們開始不把老師當「神」。
一四年六月,在新任校長劉葳蕤支持下,哲學課升格為國際人文實驗班,今年第一屆開班,三十七個名額,供南港高中高一新生自由申請,結果有一百多個新生爭取入班。
人文實驗班每週提供兩小時「人文思想導論」課,其餘課程則融入提問法教學,以提問取代灌輸,以對話提升思考。開學兩個月之後,林靜君發現,學生從面無表情到主動發言,從發言中學會修正準確度,一點一滴地「進化中」。
她上課討論「罪與罰」,一開始,多數學生傾向支持死刑。透過閱讀相關文本、拜訪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後,學生主動提出,他們還想參訪監獄。「學生發現,直覺不見得可靠!」林靜君笑著說,學生願意主動了解自己原本反對的事,讓她感覺學生已經「打開雷達了」。
一手催生高中哲學課的吳豐維期待,哲學課能改變高中生「順從」的風氣,學生透過哲學方法,學習獨立思考判斷,才有能力理解真實社會,不被煽動,「這樣國家才會安全。」
文章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