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青春共和國2016/5 No.7
作者: 劉姵瑀
提到哲學課,南港高中高一學生林怡慧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
「哲學課是我們最喜歡的一門課,如果說它帶來了什麼好處,
那就是哲學讓我們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哲學課是我們最喜歡的一門課,如果說它帶來了什麼好處,
那就是哲學讓我們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上課鐘聲響起前,這一班的學生早就將教室的桌椅排列成馬蹄形,大部分的學生已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引頸等待課程開始。這裡是臺北市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一年級教室,這堂課是每週三早上的「哲學課」,課表上掛名的授課教師,是同校英文老師林靜君,但今天受邀來講課的客座教師,是哲學社群中享有名氣的哲學部落客、作家朱家安。
「今天是一堂沒有主題的課」,朱家安接著說:「接下來這兩個小時,將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一起討論,但未必能找得出答案。」
「沒有主題、學生自行提出問題」的課程,乍聽之下令人一頭霧水。朱家安接著解釋,每個人提出的問題不能是簡單的是非題,必須有各種不同面向,是值得深入討論的題目。解釋完之後,他讓學生花了十五分鐘思考,並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問題,接著回收所有題目,讓學生抽題,最後,每位學生手上都是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十五歲的高一學生,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並不是諸如「你最期待的生日禮物」、「最想去哪個國家地區旅遊」這樣簡單易答的題目。這一班三十四個學生中,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有人寫下「臺灣學生上學時間那麼長,真的對學習有幫助嗎」、「為什麼人有資格判別人死刑」、「人的行為,要依照一階的慾望還是二階的慾望」,還有人寫下「為什麼要慶祝生日(母難日)」、「為什麼有很多人沒辦法接受同性戀」等等。
就算是由成年人來回答這些問題,也都得稍微花一點時間想一下,而題目的共同特點,就是「沒有標準答案」。
這堂「沒有主題的哲學課」,兩個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而當下課鐘聲響起,很多同學仍然意猶未盡,三三兩兩聚集討論,延續剛才的話題。
思想不設限 多元觀點交鋒
這個有趣的哲學團體互動遊戲,名稱叫做「哲學小逃殺」,遊戲發明者正是朱家安本人。朱家安就讀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時,和幾個同學一起推動哲學營隊,參加的對象是高中生,而在某次哲學營隊活動中,為了填補一個沒有講師的時段,而發明了這個有趣的哲學思考遊戲,沒想到學員的回響相當熱烈,這也成了朱家安在每次的哲學營隊或或是哲學課程中,一定會進行的重點活動。
「遊戲的目的,是讓參與者深度思考、探究問題的本質,以及聆聽其他不一樣的意見」,朱家安說。而他們一共提出了三十四個問題,但在這堂課中,只討論了三個問題,下課鐘聲就已響起。其中一題「為什麼社會上還是有人排斥同性戀」的題目,就讓全班同學熱烈討論了將近五十分鐘;這群十五歲的年輕人,在朱家安的引導下,從自己過去的經驗、感受與觀察,針對連成人世界都還莫衷一是的同性議題,侃侃而談,並有條有理的進行分析。
「誰說高中生沒有能力思考」?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的重要推手林靜君老師如是說;專業領域是英文,林靜君卻致力在學校推動哲學融入式教學,進而成立專班,擔任第一屆導師,同時也擔任哲學課的授課教師。之所以會做這些事,並非偶然,而是過去在美國學習的經驗,以及親身體會到歐美國家高中生的獨立思考力,讓她深深感受到,國內傳統「由上而下」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有所改變,「否則臺灣的孩子,將沒有辦法跟全世界年輕人競爭」,她說。
設實驗專班 哲學進入課程
在專班成立之前,林靜君最先開始的試驗,是在英文課中嘗試提供一些課外補充閱讀,但學生多半是查單字、分析文法、練習造句等,絕大部分的學生,就算理解文章的意思,卻未能針對文章所提出的觀點,進一步闡述個人意見及看法。「我試著丟出問題,挑戰文章的觀點,但全班卻一片靜默,幾乎沒有幾個學生可以回應我。」
儘管如此,林靜君卻不氣餒,在此同時,她積極參與校外各式相關論壇與活動,也遇上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哲學學者及哲學愛好者,除了朱家安之外,還包括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豐維、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葉浩等人。二O一二年,這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決定成立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簡稱phedo),深入高中校園推廣哲學課程,讓思考論辯的種子,在下一代年輕人身上萌芽。
在法國,哲學課是每位高中生的必修課程,而高中哲學會考成績高低,更是許多法國政治人物會相互比較、甚至引以為傲的事。反觀臺灣,一聽到「哲學」二字,多數人就退避三舍,驚呼「這太難了吧」!
今年三月,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宣布將於六月舉辦「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競賽」,並開出尼采、佛洛伊德等人的經典名著,包含《烏托邦》、《夢的解析》、《第二性》等共十本書,讓高中生研讀。這份書單披露後,卻遭批評「史上最難書單」、「高中生讀這些有用嗎」。
臺師大文學院長陳登武認為,歐洲許多國家的高中課文,都納入許多哲學經典內容,然而在臺灣,別說高中生,就連許多大學生都普遍無法理解哲學文章。歐洲人將哲學視為公民思考的基礎,更是重要的人文素養能力,但在號稱「民主社會」的臺灣,十二年的國民教育,幾乎沒有任何哲學課程與相關活動。
學生改變大 變得愛思考在臺灣, 一提到「哲學」,很多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 哇! 這好難」, 接著可能就會聯想到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古代哲學名家。哲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學生,一聽到「哲學」就退避三舍?
Phedo理事長吳豐維回憶,在籌備成立學會之初,大家不是很確定高中生是否能普遍接受哲學課程,也不清楚他們到底能不能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因此,在二O一二年暑假,首次借用臺灣大學法學院的場地,舉辦了一場高中哲學營隊,邀請臺北市一百二十名高中生參加。「過去大家對於哲學二字的想像,通常是抽象的、理論的,也無法具體描述哲學是什麼,而這場營隊的目的,就是要顛覆大家的想像。」
「哲學其實不難理解」,吳豐維說,「它不是告訴你標準答案,而是讓人思考,去探究事物背後的道理,也更進一步啟發學生好奇心。」在第一場哲學營隊中,很多學生是滿臉疑惑的走進會場,「沒有人知道要來聽什麼課」,但經過一整場的提問、討論及回答問題,大家最後是帶著滿足的表情離開」。
身為phedo發起人之一的林靜君,當年也帶著四十名學生參與這場啟蒙盛會,經過營隊洗禮,林靜君發現了學生的轉變。「南港高中屬於社區高中,過去在與他校交流場合中,學生比較不敢發言,也沒那麼有自信。但經過哲學營隊啟發後,學生開始試著提出各種不同的觀點及問題,挑戰別人的意見,也更樂於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她說。
二O一二年夏天這場哲學營,除了帶給學生上了一堂不一樣的課之外,也帶給這群有意推動哲學課程的學者、教師,相當大的鼓舞。Phedo於是在隔年正式宣告成立,除了繼續辦理每年一度的哲學營之外,也和南港高中合作,推動了國際人文實驗班。由林靜君主導的「哲學課」,就是實驗班最具特色的課程,以每三週為單位,邀請Phedo的哲學講師,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觀點。
這門沒有教材也沒有課本的哲學課,已經成為學生每週最期待的時段。
高一學生林怡慧提到了哲學課,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哲學課是我們最喜歡的一門課,如果說它帶來了什麼好處,那就是哲學讓我們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短短一句話,林怡慧用自己的觀點,為「哲學」下了簡單易懂的註腳。
「今天是一堂沒有主題的課」,朱家安接著說:「接下來這兩個小時,將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一起討論,但未必能找得出答案。」
「沒有主題、學生自行提出問題」的課程,乍聽之下令人一頭霧水。朱家安接著解釋,每個人提出的問題不能是簡單的是非題,必須有各種不同面向,是值得深入討論的題目。解釋完之後,他讓學生花了十五分鐘思考,並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問題,接著回收所有題目,讓學生抽題,最後,每位學生手上都是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十五歲的高一學生,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並不是諸如「你最期待的生日禮物」、「最想去哪個國家地區旅遊」這樣簡單易答的題目。這一班三十四個學生中,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有人寫下「臺灣學生上學時間那麼長,真的對學習有幫助嗎」、「為什麼人有資格判別人死刑」、「人的行為,要依照一階的慾望還是二階的慾望」,還有人寫下「為什麼要慶祝生日(母難日)」、「為什麼有很多人沒辦法接受同性戀」等等。
就算是由成年人來回答這些問題,也都得稍微花一點時間想一下,而題目的共同特點,就是「沒有標準答案」。
這堂「沒有主題的哲學課」,兩個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而當下課鐘聲響起,很多同學仍然意猶未盡,三三兩兩聚集討論,延續剛才的話題。
思想不設限 多元觀點交鋒
這個有趣的哲學團體互動遊戲,名稱叫做「哲學小逃殺」,遊戲發明者正是朱家安本人。朱家安就讀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時,和幾個同學一起推動哲學營隊,參加的對象是高中生,而在某次哲學營隊活動中,為了填補一個沒有講師的時段,而發明了這個有趣的哲學思考遊戲,沒想到學員的回響相當熱烈,這也成了朱家安在每次的哲學營隊或或是哲學課程中,一定會進行的重點活動。
「遊戲的目的,是讓參與者深度思考、探究問題的本質,以及聆聽其他不一樣的意見」,朱家安說。而他們一共提出了三十四個問題,但在這堂課中,只討論了三個問題,下課鐘聲就已響起。其中一題「為什麼社會上還是有人排斥同性戀」的題目,就讓全班同學熱烈討論了將近五十分鐘;這群十五歲的年輕人,在朱家安的引導下,從自己過去的經驗、感受與觀察,針對連成人世界都還莫衷一是的同性議題,侃侃而談,並有條有理的進行分析。
「誰說高中生沒有能力思考」?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的重要推手林靜君老師如是說;專業領域是英文,林靜君卻致力在學校推動哲學融入式教學,進而成立專班,擔任第一屆導師,同時也擔任哲學課的授課教師。之所以會做這些事,並非偶然,而是過去在美國學習的經驗,以及親身體會到歐美國家高中生的獨立思考力,讓她深深感受到,國內傳統「由上而下」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有所改變,「否則臺灣的孩子,將沒有辦法跟全世界年輕人競爭」,她說。
設實驗專班 哲學進入課程
在專班成立之前,林靜君最先開始的試驗,是在英文課中嘗試提供一些課外補充閱讀,但學生多半是查單字、分析文法、練習造句等,絕大部分的學生,就算理解文章的意思,卻未能針對文章所提出的觀點,進一步闡述個人意見及看法。「我試著丟出問題,挑戰文章的觀點,但全班卻一片靜默,幾乎沒有幾個學生可以回應我。」
儘管如此,林靜君卻不氣餒,在此同時,她積極參與校外各式相關論壇與活動,也遇上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哲學學者及哲學愛好者,除了朱家安之外,還包括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豐維、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葉浩等人。二O一二年,這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決定成立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簡稱phedo),深入高中校園推廣哲學課程,讓思考論辯的種子,在下一代年輕人身上萌芽。
在法國,哲學課是每位高中生的必修課程,而高中哲學會考成績高低,更是許多法國政治人物會相互比較、甚至引以為傲的事。反觀臺灣,一聽到「哲學」二字,多數人就退避三舍,驚呼「這太難了吧」!
今年三月,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宣布將於六月舉辦「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競賽」,並開出尼采、佛洛伊德等人的經典名著,包含《烏托邦》、《夢的解析》、《第二性》等共十本書,讓高中生研讀。這份書單披露後,卻遭批評「史上最難書單」、「高中生讀這些有用嗎」。
臺師大文學院長陳登武認為,歐洲許多國家的高中課文,都納入許多哲學經典內容,然而在臺灣,別說高中生,就連許多大學生都普遍無法理解哲學文章。歐洲人將哲學視為公民思考的基礎,更是重要的人文素養能力,但在號稱「民主社會」的臺灣,十二年的國民教育,幾乎沒有任何哲學課程與相關活動。
學生改變大 變得愛思考在臺灣, 一提到「哲學」,很多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 哇! 這好難」, 接著可能就會聯想到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古代哲學名家。哲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學生,一聽到「哲學」就退避三舍?
Phedo理事長吳豐維回憶,在籌備成立學會之初,大家不是很確定高中生是否能普遍接受哲學課程,也不清楚他們到底能不能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因此,在二O一二年暑假,首次借用臺灣大學法學院的場地,舉辦了一場高中哲學營隊,邀請臺北市一百二十名高中生參加。「過去大家對於哲學二字的想像,通常是抽象的、理論的,也無法具體描述哲學是什麼,而這場營隊的目的,就是要顛覆大家的想像。」
「哲學其實不難理解」,吳豐維說,「它不是告訴你標準答案,而是讓人思考,去探究事物背後的道理,也更進一步啟發學生好奇心。」在第一場哲學營隊中,很多學生是滿臉疑惑的走進會場,「沒有人知道要來聽什麼課」,但經過一整場的提問、討論及回答問題,大家最後是帶著滿足的表情離開」。
身為phedo發起人之一的林靜君,當年也帶著四十名學生參與這場啟蒙盛會,經過營隊洗禮,林靜君發現了學生的轉變。「南港高中屬於社區高中,過去在與他校交流場合中,學生比較不敢發言,也沒那麼有自信。但經過哲學營隊啟發後,學生開始試著提出各種不同的觀點及問題,挑戰別人的意見,也更樂於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她說。
二O一二年夏天這場哲學營,除了帶給學生上了一堂不一樣的課之外,也帶給這群有意推動哲學課程的學者、教師,相當大的鼓舞。Phedo於是在隔年正式宣告成立,除了繼續辦理每年一度的哲學營之外,也和南港高中合作,推動了國際人文實驗班。由林靜君主導的「哲學課」,就是實驗班最具特色的課程,以每三週為單位,邀請Phedo的哲學講師,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觀點。
這門沒有教材也沒有課本的哲學課,已經成為學生每週最期待的時段。
高一學生林怡慧提到了哲學課,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哲學課是我們最喜歡的一門課,如果說它帶來了什麼好處,那就是哲學讓我們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短短一句話,林怡慧用自己的觀點,為「哲學」下了簡單易懂的註腳。